拖延症未必因懶惰而起!受情緒、焦慮5大原因引起「可這樣改善」

過年假期即將結束,但寒假作業還沒寫,學校功課、報告常常拖到最後一刻才想進行,或在工作時往往覺得「時間還夠」而不斷將事情往後延,甚至越來越不想處理。你也有這些「拖延症」的情況嗎?

相信許多人也常常陷入拖延的困境,甚至「拖延症末期」一直逃避不想處理該進行的事情,最後決定乾脆直接放棄。台灣臨床心理師蔡百祥從心理層面說明拖延症的原因,並提供5種解決方案,幫助大家改善拖延症的問題。

深陷拖延症困擾的你,不妨嘗試用以下5個方法改善習慣:(按圖了解)

+11拖延可能源自於負面情緒 若已成為困擾時更應重視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拖延事情的情形,但當拖延變成一種生活方式時,其實對於課業、工作、家庭、人際關係等都有可能造成影響,變成生活中一個困擾的問題。

許多人認為「拖延症」做事拖拖拉拉只是因為懶惰不想做而已,但蔡百祥臨床心理師表示,拖延症不一定與懶惰、壓力有關,研究顯示它反而是源自於無法調節情緒,特別是負面的情緒。

相關文章:工作習慣歎慢板靜待死線來臨? 5大拖延症成因壓力外疾病也關事

+15如何改善拖延症? 根據5情境採取不同解決方案如果大家發現自己常常有逃避任務的情形,蔡百祥臨床心理師建議,大家可以根據以下不同的情境,試試相關解決方案來改善拖延症的問題:

假藉口:如果曾告訴過自己「我需要吃點零食來提振精神」、「先看一下信箱好了,搞不好有緊急郵件」等,建議採取「自我誠實」的方式改善,對自己誠實,先破除各個假藉口並在腦海中想想任務的目的。

感到不知所措:如果在面對任務時,常覺得事情好像無窮無盡,在思考的時候感覺腦袋好像被轟炸過,建議「寫下想法」,將想法都先寫下來讓思緒更有邏輯,如果發現問題真的無法解決,也可以試着詢問身邊的親人或朋友。

拖延症|工作多卻沒動力處理?懂給大腦「甜頭」 不用迫也爽手做過度思考:常常有同樣的想法不斷在腦中閃過,讓任務的進行無法持續往前,這時建議「跳脫思考」,試着用「局外人」的思考方式來看待事情。如果還是感覺煩躁,也可以透過散步、慢跑、呼吸練習等,幫助自己思考更清晰。

對時間無感:對時間無感無法在特定時間之前完成任務時,建議「設定時限」,例如:在手機上為每項任務設定三個鬧鐘。如果在途中又失去動力,可以想想「為甚麼這件事很重要?」、「如果做到了,獎勵是甚麼?」讓自己重新獲得動力。

想做的很多「卻總是做不完」?別自我懷疑 用3招將工作「聚焦」心情低落:常常會告訴自己「我沒心情」、「我不喜歡這樣」、「等我感覺好一點之後再做」等,建議可以「轉換心情」,試着了解自己的心情起伏,是否因食物或者特殊活動等可以重新獲得能量,並利用這樣的情緒來督促自己。

面對拖延症雖然大家都明白應做計劃,鼓勵、督促自己讓任務順利完成,但蔡百祥臨床心理師認為,事實上負面情緒無法戰勝時,無論有多完美的計劃,往往也會讓人無法獲得動力,面對拖延希望民眾能一起學習與情緒相處,並透過自覺驅使自己完成任務。

【延伸閱讀,更多打工仔自我管理建議】

拖延症|事主嘆死線到才有緊張感工作 網民教他有技巧地「拖」

+7職場12星座|誰是拖延症之王?雙魚逃避現實、天秤慣為一事遲到

+1210個事業道理成熟後才懂!識人先要識字、面子「這時候」最值錢2025規劃|不想「得個講字」年尾後悔?多接近3種人助實踐目標每次遲到2、3分鐘不算甚麼?時間觀念薄弱的人 對理財也不甚了了白領工作難「量化」!要藉「扮工」代表自己沒偷懶 不是你的錯「懶惰」每年害死200萬人!醫生盤點6大傷身習慣 飲得水少很傷腎【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