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阅兵彩排,中国仪仗队走过列宁像,军容威武震撼全场

俄罗斯则更显急迫。俄乌战争两年多来,普京政权承受的不仅是经济制裁,更是历史合法性的瓦解——西方试图将俄罗斯从二战胜利国重塑为“新纳粹”。中国此时高调站台,既是对盟友输血,更是预防性自卫。

换言之,这一系列动作的深层逻辑,也能理解为中俄对国际规则重构的反击。当美国用关税大棒砸碎WTO规则(图2)、用“民主峰会”分裂联合国体系时,中国发现二战后自己参与设计的多边秩序正在崩塌。

参加阅兵看似是怀旧,实则是争夺国际规则制定权的现实斗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专家点破要害:某些国家正用单边制裁“扭曲战后秩序”。

这里的潜台词是:如果连二战胜利成果都能被改写,那么台湾问题、南海主权更可能遭到颠覆。中国必须用最醒目的方式——比如让三军仪仗队踏上红场——来宣示“谁才是秩序的维护者”。

这种战略投射已经超越欧亚大陆。就在上周,中国仪仗队首次现身越南“西贡沦陷”纪念活动,这种罕见举动暴露了北京更宏大的布局。

西方当然不会坐视这种挑战不管。欧盟可能谴责中国“支持俄罗斯”,美国会炒作中俄“专制轴心”,但这些反应恰恰暴露了他们的战略被动。

(图3)

中国仪仗队的每一步正步,都在测试西方集团的底线:当制裁大棒失效时,他们还能拿出什么来阻止欧亚大陆的重新整合?

而德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巨额利润,或是法国农产品对俄出口的隐秘渠道,这些利益链条(图3)让西方对中俄的围堵永远存在裂缝。

未来六个月值得关注两个信号:中俄白会否建立常态化的联合军演机制?以及中国会否推动白俄罗斯加入上合组织?这些动作将验证今日的阅兵究竟是象征性姿态,还是新安全架构的起点。

从历史维度看,80年前中俄是反法西斯的战友;80年后,他们试图成为反单边主义的同盟。但这次没有硝烟的战争,胜负标准已然改变——不再是坦克集团的冲锋,而是供应链、金融网络、数字基础设施的隐形较量。

中国仪仗队的制服或许依旧笔挺,但真正的武器早已换成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和5G基站。当西方还沉迷于“民主vs专制”的意识形态口号时,北京已经用仪仗队的靴子丈量出地缘政治的新战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