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不贪的官”,攻击与批评的界限在哪里?

先说明一点,我不是官,连芝麻绿豆官也不是,真正的一介平民。说这话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朋友们误解,以为我下面的文字是在为为官者辩护。

人在生活中总属于不同社会圈子,但几乎每个圈子里总有那么一两位喜欢说极端话的人。当然,有些人把这种现象理解为攻击,但有些人则认为这是一种批评。而那些极端话的语言中,我们听到最平常、最普遍的,也是界限最模糊的一句就是:哪有不贪的官?

我战友圈就有这么一位,朋友们对他的评价是,只要他开口,肯定是一竹杆扫一船人。意思大概就是说他无差别的攻击。他嘴边就经常挂着一句话,哪有官是不贪的。圈子里的几位小官就经常是他攻击的对象。

略举两例,几位朋友一起过早,中间当然会有一两位抢着付钱,但只要这付钱者不是其中的小官之一,他必定会有一句:这是他们的习惯。意即官们过早总是别人付钱的。好吧,再一起过早时,小官之一就抢着付钱了。但这也还是成为他攻击的借口。贪多了,请我们过个早,想堵我们的嘴。

当然这些都是小事,说个大点吧。某县长的儿子考取了公费留学,我被邀参加聚会,原因是这孩子读高中时我是他的老师。完后,不仅县长成了他攻击的对象,我也成了他的目标。

“中国的高官都把孩子送到国外去了,现在连县官们也开始学了。”紧接着又一句,“你昨天送了多少?”他问我。

我问他送什么,“连这也不懂,送人情啊?”

“我送什么人情?” 我不理解。

“你不送人情他会接你吃酒?”这是他的一贯思维,请客就是为了敛钱。

“我是他儿子的老师,他这是感谢我。”我呛了他一句。

但他后面又有一句,“那他应该给你点什么才好啊?”

最后我唯有摇头。

这位朋友还有一种习惯思维,一切小道消息都是真的,一切官方消息都是糊弄百姓的。

中国有段时间地摊书报很盛行,上面各种小道消息无奇不有。这位朋友就很喜欢买这类书报看。又是一次战友聚会,他说中国现在80%的钱都存在国外银行,有钱的都是这样,只有我们这些死老百姓才把钱存在国内银行。我看他越说越离谱,怕他又像去年一样进去待几天,就拍了拍他的肩膀,意思是让他别瞎掰了。

他回头看了看是我,说,他可不是瞎掰,都登报了。我问他,他说的登报是不是地摊报。他说,这回可不是地摊报,是真言报。啊,还真言报。我问他哪出版的,在出版号没有。他当然答不出来。

他接着说,我知道你从来不相信我说的事,你只相信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但这些个报纸说的都是糊弄我们的。它们说的政策哪一项兑现过。我当然不会和他争论这些东西。我说,“我是怕你犯事,你拿着地摊上的东西到处当正事说,你不记得去年的拘留了,我还得到处求人把你弄出来。”

他说,在里面还舒服些,出来干什么,他说要是再进去了就别弄了。我让他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了,我是看在他老婆的面子上才去的。这当然都是玩笑。

退休后我在武汉卖了房,住到武汉来了,不想隔壁彩票店的老板也是如此。只要是从他口里说出来的话,必然是攻击加污蔑,好像他的一生受了天大的委曲。有时候我也会半玩笑半认真地说,现在这些问题都好解决,出国比较容易,有钱到好点的地方,没钱到差点的地方,出去吧,免得受此窝囊气。

但他又说国外不安全,有钱说不定成黑社会绑票的对象。没钱连流浪汉都当不成,还会被送回来。我最后说了句批评的话: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最近也看了几个帖子,有些人认为这些人是社会的正能量,正是由于他们的批评,让社会保持了警惕,让共产党始终记着自己的使命。这些人的逻辑完全是混乱的。好像正是由于小偷的存在才使警察有了饭碗,污蔑和攻击才使社会有了正气,我是真无话可说了,批评和攻击污蔑的界限究竟在哪里。他们这是批评吗?如果这种捕风捉影的污蔑与攻击也是批评,那这世界上就没有污蔑和攻击了 。说一般的平民百姓分不清这个界限尚有情可愿,但这些个公知们也不清楚吗?在这些人的眼里,无论当官的怎么做都是错的。亦如我战友圈里的那位朋友。他们不是眼里不揉沙子,而是他们满眼都是沙子。

出以善心,基于事实,以事物向好的方面发展为目的,这样的批评谁能不叫好,谁能不接受,这才是批评。

出于个人的好恶,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有的甚至还进行人身攻击,推动事物向更坏的方向发展。这哪是什么批评,说污蔑攻击都太轻了。

亦如这句“哪有不贪的官”,的确有贪官,而且还不少。但由此说所有的官都贪,不仅为官者无法接受,我这个平民也不接受。因为这既不合逻辑,也与现实不符。照此说来,中国的经济就是贪官经济,中国的政治就是贪官政治。那我们的国际对手还用得着攻击抹黑中国吗?还用得着围堵扼制吗?他们坐享其成就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