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21连涨”,养老金上调2%!退休后够花吗?

7月10日,国家人力资源部、财政部印发《关于2025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为2024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24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2%。

(图源:网络)

据悉,此次调整将继续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调整办法,重点向养老金水平较低群体倾斜。

·定额调整是指同一地区各类退休人员,不论养老金水平是高是低,都按统一的金额上调;

·挂钩调整指的是与退休人员本人的缴费年限和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相关联进行调整。前者体现长缴多得,后者体现多缴多得,因此每个人的挂钩调整金额会存在差异;

·适当倾斜的调整策略则体现了对重点群体的关怀,特别是对高龄退休人员和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等群体。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的养老金调整办法,并不是每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都按照2%的比例进行调整,而是养老金水平较低的,调整幅度会高一些,最终每个人实际增长比例各不相同。

01

我国养老金实现“21年连涨”

自2005年起,我国的养老金制度正式启动调整,每年都以稳健的步伐保持增长,到2025年,已实现养老金“21年连涨”。

通常来说,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一般由3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及过渡性养老金。

三者的计发公式如下:

①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③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视同缴费年限×1.3%

02

养老金涨幅程度持续收窄

养老金的再度提高让大多数退休老人获益,这也体现了我国对养老方面的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基本养老金已经实现“21连涨”,但是涨幅程度却明显在不断收窄。

在2005至2015年期间,基本养老金的涨幅基本维持在10%的水平,远超当时的CPI涨幅,上调幅度相对可观;而从2016年开始,基本养老金上调的幅度下调至6.5%,之后的4年时间里,维持在5%-5.5%区间,2021年后,养老金进一步下调,直到2024年的3%;而今年,基本养老金的涨幅更是下调到2%。

(图源:网络)

虽然今年公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25-2060》中曾提到,我国的养老金累计结余耗尽,从以前的2035年推迟到了2044年,往后延迟了8、9年。

但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延迟退休和全国统筹等政策的调整,其根本性的问题尚未解决;而且,社保基金的累计结余一旦耗尽,则意味着社保养老金的收支平衡已经被打破,未来可能需要依赖大量的财政补贴来填补缺口。

(图源:网络)

众所周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的补贴和在职人员的缴费。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加剧,养老保险缴费人数减少而领取人数增多,人口抚养比不断攀升,未来养老金的缺口将会更加凸显出来。

因此,如何提高实际的养老保障水平,来应对未来晚年生活的不断变化,是每一个成年人都必须要思考的重大课题。

想要退休后能够品质养老,除了足额缴纳社保和做好资金储蓄外,还有必要通过其他渠道补充养老金,充足的养老金能够让未来的老年生活更加独立、有尊严。

从这个层面来说,对于想要在未来能有更加充足养老储备的客户,养老年金险的补充非常有必要了,因为其产品特殊性,养老年金险可以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并且可以约定领取年金时间,白纸黑字写进合同,不受市场波动影响,是规划晚年退休生活最好的金融工具。

通过社保养老金+商保年金险的组合配置,可以构建起覆盖“基础保障、补充收益、风险对冲”的多层次养老体系。

03

写在最后

一直以来,养老金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细致分析了2025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2%的政策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这一举措不仅凸显了国家对退休人群的关怀,也反映了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视。

养老金的上涨,为退休人员带来了实质性的好处,同时也为整个社会的养老保障体系增添了一份稳定性。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合理规划养老的重要性,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